close

20140118─20140119奇萊南峰、南華山順遊尾上山 0144.jpg

 

沒溝通就說「不准」,

 

只會讓父母離孩子越來越遠!

 

去年秋天,一個在高中工作的朋友要舉辦一個老師家長見面會,她也邀請我參加。和其他高中老師相比,這個朋友相對比較年輕,她希望邀請一些比較年輕的講者而不是比較年長的教育專家,讓父母能夠從年輕世代聽到一些不同的觀點。

我們幾個人上場,分享了我們受教育和之後的職場經驗,接著還有QA問答時間。多數講者和我試著傳達相同的訊息:

家長的思想不需要太封閉,有許多方法來定義一個優秀的孩子或學生,不僅是根據成績;而除了強迫孩子遵守上個世代20年前的過時價值觀和觀念,聆聽孩子想要什麼和對新一代社會的差異更敏感一些也很重要。不要總是強迫他們按照你的計畫,把他們當做大人一樣平等對待,聽取他們的意見,並給他們表達他們想要什麼的自由。

在QA時,有位母親舉手對所有的講者發問:

我女兒幾週後就要念高二了。最近有很多男生打電話給她。我告訴她不准交男友。我怎麼確定她有遵照我的指示,沒有做任何我反對的事情?

所有年輕講者和我都彼此對看。

那是你問題的重點?說「不准」,然後問我們如何能確保她不會做任何你不准的事情?

我相信這位母親和所有的父母用意良好,想要保護自己的小孩不被傷害。但你不可能永遠保護你的小孩。說實話,從孩子的觀點,這個決定權根本不在你身上。控制權可能永遠不在你身上,如果你很少真正花時間問他們每天生活的細節,知道他們面對的選擇和原因,而僅是對每件事情說「不准」,那或許有超過一半你不經討論就禁止的事情,你的孩子可能已經做了,只不過你永遠不會知道。

在這場活動前幾天,我在一場午餐會議後回到辦公室。我們的新創團隊那週剛達到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很巧的是,我們其中一個同事恰好生日。在經過討論之後,我的同事們決定他們想要之後找天一起吃晚餐,接著在附近夜店慶祝一下,那是一個對年輕人而言非常熱門的地點。

OK,既然是同事的偏好和決定就好;每個人過去幾個月都很辛苦工作,找個晚上出去慶祝並非不合理。看著我們收集來的意見,我頭也沒抬隨口問道:「你們想要下週哪一天去?」

幾乎在我話音才剛落下的同時,一隻手舉起來,有人喊道:「下週五!」

辦公室每個人都一臉驚奇地看著她。

這是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才剛從學期初跟我們一起工作幾週而已。一開始的時候,她非常有禮貌,說話輕聲細語,念台灣最好的大學之一,現在大四。每個父母那一代的人看到她的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她是模範生,每個父母都想要的完美女兒,總是遵循父母的心願。

辦公室其他同事還跟她不夠熟,所以非常驚訝於她突然和即時的回應。

「為什麼?」大家都問。

「因為平時我媽對我有非常嚴格的門禁,我每天晚上一定要在11點前回到家。我已經念大四了,而這門禁這麼嚴格讓我的同學都不敢置信。下週四我媽要去國外出差,所以我終於可以出去好好玩、喝酒,而她不會發現。」

那為什麼不就選你媽離開的那個週四晚上?

「不不不,週四晚上我要當個乖女兒,下課後早點回家,幫我媽打包,然後送她去機場、揮手,照著她的期待演出…」

我們全都用很驚訝的表情看著她。

她微笑著,看起來依然像是非常好的學生,完美鄰家女孩,並指著自己:「這就是當父母太嚴格的時候會發生的事情。弄到最後就是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做什麼,只選擇相信他們認為是真的版本,而孩子總是會早早找出如何繼續做那些被禁止的事情,然後永遠不讓父母知道…

回到活動現場,有個講者回答了那個母親的問題。

從她的表情來看,我們相信那不是她想要聽的答案,不是她想知道的告訴她更好的方法來確保她女兒會遵照她的期待。

再次,我們都很確定所有的父母都一樣。父母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確保他們有個幸福的生活,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但你如何做到這點,以及你是否有先真正溝通然後再做是兩件很不同的事情。

在現實世界中,你其實無法做那樣的選擇,不管你的孩子是否真的「不准」做某些事情。

很有可能,他們或許已經做了你禁止的事情,只不過你永遠不會知道。只說一句「不准」,你真正做的決定是把你從你孩子生活中切開,而從那天起,你其實不太知道他們真正在做的事情。在許多方面來說,這會完全造成跟父母期待相反的效果。

有天,我們會對孩子所做的決定沒什麼控制權,但如果你對他們的教育很好,給他們機會自行學會判斷情況,並很清楚地和他們溝通為什麼你會為他們做這樣的決定,那你就不太需要真的去擔心。

你不可能一輩子保護他們或是永遠禁止每件事。

如果沒有搞清楚這個狀況,沒有花力氣去了解下一代的問題、挑戰和選擇,而僅是對每件事情說「不准」,你真正做的決定是把你自己從孩子未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隔離開來。

而這並不表示他們一定會聽,或是永遠不會做某些事。

這只表示如果他們做了,那你將永遠不會知道。

而最終,應該沒有家長希望看到這樣的情境。

 

 

相關連結

 

「哈佛之後的人生」專欄文章列表

 

 

 

 

 鍾子偉【Joey】.jpg  

作者簡介_鍾子偉(Joey)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創業。著有《放膽去闖,上海職活的故事》、《記得你22歲的眼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鍾子偉 Joey 哈佛 不准
    全站熱搜

    ugi6363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