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118─20140119奇萊南峰、南華山順遊尾上山 0090.jpg

 

受不了孩子流點血,「媽寶」長大只會傷更重

 

我還記得非常清楚我的上份工作中第一個大型行銷企畫案。那是在2年半前,我剛到上海開始我前一個在中國市場的工作。就像在新城市中的每個工作一樣,我還在觀察學習,了解當地生意習俗並認識我的新團隊。

大約接手這工作2個月後,我的行銷經理隔週想要做的行銷企畫案交到我手上。這是非常正常且慣例的活動,提醒說下週有安排要替我們品牌中最大一個兒童服飾之一拍這一季的宣傳照。那個服裝線只針對中國,目標客群是3到9歲的兒童。沒什麼特別的,直到我翻到最後幾頁。

那是上季和去年的照片,以及今年會穿我們衣服拍照的兒童模特兒的簡單介紹。他們平均5到6歲,全都是白種外國人。

出於好奇,我走出房間問我的行銷經理。

這個品牌只在中國才有,非中國人可能完全不會看到這些廣告,因此這個行銷活動的目標族群是100%中國人,為什麼我們總是用外國小孩當模特兒?10年前,當中國才剛開始最近經濟爆發時,中國消費者還很渴望任何國外進口或西方製造的產品,用外國人當模特兒以及讓產品「看來」很洋派是很正常的。但現在,零售業環境已經很不同了。中國消費者更有自信、有更高的消費能力,對於哪個牌子是真的國際品牌不再那麼天真。事實上,許多精品從Prada到LV這些年都開始特別針對亞洲市場採用亞洲模特兒。再說,這是一個給中國小孩的兒童品牌,為什麼我們還是不至少用一些中國小孩當模特兒?

行銷經理自己有一個跟模特兒年齡相仿的女兒,皺眉並說:「當我剛到這間公司的時候,我也想著一樣的事情。所以我監督的第一次拍照時,我特別要求要選中國的孩子。」

她頓了一下,嘆了口氣:「但就是不一樣,結果實在太可怕了。在照片中,中國小孩沒什麼表情,看起來很彆扭或不舒服。在他們眼中總是少了些什麼。在拍攝過程中,中國父母在那邊,總是一直指揮,叫他們要坐直,然後每隔幾秒鐘,孩子們就會面無表情的看著他們父母,總是很害怕並且等候批准。

西方的小孩則是完全相反。孩子們被允許開心玩樂,父母幾乎沒有干預。只要我們把衣服讓他們穿上,他們就開始到處跑,充滿活力,並面對相機自然的微笑和擺姿勢。在他們眼中有我們需要的光芒,象徵自信和自由的光芒,再嘗試了2季之後,我們就放棄了並開始持續聘用西方的小孩。

我自己是位母親,而我記得從拍攝現場離開時有個深刻的印象:即時是在5歲的時候,差別就已經非常巨大了。中國小孩那麼膽怯,總是看著父母尋求批准,安靜的坐在角落。西方的小孩則有自信多了,從父母那得到支持,在他們眼中已經有調皮但自信的模樣。」

回到幾年前,我坐在研究所校園中的草地旁,跟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台灣同學講話。我們坐在那面對一個兒童戶外遊樂場。那裡有許多小孩在那裡跑著,家長也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著他們。

我們在談我們畢業之後的選擇,而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一個中國或台灣的母親跟她4、5歲大的女兒走過。他們在用中文談著,那個女兒真的很想要去玩公園裡面的溜滑梯。溜滑梯很高且陡,可能是適合7或8歲大的小孩,看起來真的有點嚇人。女兒一開始先問,然後懇求,最後掙扎要求她媽媽放開手,發出很大的聲音,但媽媽大叫回去:「不行!那太危險了。你會受傷!我不准!沒有為什麼,因為媽媽這樣說,所以聽好,不要再問了!」

掙扎了幾分鐘後,女兒放棄,看起來像是被擊敗了,最終走開。幾分鐘後,一位美國母親和她類似年紀的女兒經過同樣的溜滑梯。女兒要求玩同一個溜滑梯。

母親看著溜滑梯幾秒鐘,她的表情明顯很擔心並在思考。最後,她說:「媽咪覺得這個溜滑梯對你來說有點太高了,你太小,可能會受傷。你確定你想要試試看?」

小女孩點點頭,信心十足。媽媽讓她去了,在旁邊很仔細地看著她。她女兒爬上去然後滑下來,溜滑梯太高,她滑下來太快,當她滑下來的時候,確實她身上看起來有個小刮傷,有流一點點血。她看起來像是快要哭了。

媽媽帶著衛生紙跑過來,靠近女兒說:「你還好嗎?我提醒過你它可能太高了,但你還是想要試,所以這次你受傷了。未來,當你要做決定的時候,記得仔細想清楚,好嗎?不要哭了,你是個勇敢的小女孩,我們去買一些冰淇淋如何?」

小女孩笑了,收起哭聲,和媽媽一起走去附近的冰淇淋店。

我的台灣同學比我大幾歲,畢業之後就準備要結婚了,全程靜靜地坐在我旁邊,我們就這樣看著兩個完全不同的例子在眼前上演。他轉過來跟我說:「半小時內,我們就看到了一非常典型的例子,象徵東方和西方教育的不同,以及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通常比較迷惘,膽怯和過度保護。作為未來的父母,我敢肯定,我們的自然本能是想要盡可能保護我們的小孩。但你認為今天下午這個短短時刻,誰學到比較多,美國女孩還是亞洲女孩?而當他們長大時,差異可能已經非常巨大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讓我們的孩子流血。過度保護他們有朝一日可能會傷害他們。他們必須被允許自己做決定,為他們自己的行為造成的結果承擔責任。否則有天當他們出社會時,別人可能會傷害他們,而到時,可能會傷的更重。

在過去2、3年這兩個午後,我常常在想他們在這些事件中說了什麼,以及這象徵著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社會和教育中學習到什麼。為什麼當孩子5歲的時候,在他們的眼中的光芒和信心就已經有差別了?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早期就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時候,孩子們為了學習必須要流點血,而我們應該要允許,否則有天當他們成年時,可能會傷得更重。

 

相關連結

「哈佛之後的人生」專欄文章列表

 

 鍾子偉【Joey】.jpg  

作者簡介_鍾子偉(Joey)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現年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創業。著有《放膽去闖,上海職活的故事》、《記得你22歲的眼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i6363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