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30

 

 醫療保健 9999.gif  

 

醫療保健訊息

 

花蓮慈院:

 

微脂體跟肉毒桿菌毒素混合液灌注,

 

治療膀胱過動症重要新里程

 

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最近利用微脂體跟肉毒桿菌毒素混合液灌注到膀胱裡面,這過程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打針,結果發現可以有效的改善膀胱過動症病人的頻尿跟急尿的症狀與次數,且證實是一個安全,而且不會增加殘尿量或是產生尿路感染的一種另類治療,是治療膀胱過動症重要的里程碑。

花蓮慈院泌尿科暨排尿障礙治療中心郭漢崇主任表示,昔日被用在美容上的肉毒桿菌毒素,還有復健肌肉鬆弛的作用上;約在十年前,他開始把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在病人的膀胱,用來治療膀胱過動、尿失禁等症狀。

郭漢崇主任說,肉毒桿菌毒素的用途不只用在神經性膀胱炎的治療上,也用在一些非神經性的病人身上,都得到蠻好的效果。這藥已經獲得美國FDA、歐盟FDA的許可。在臺灣,利用肉毒桿菌毒素在神經性因膀胱過動症的尿失禁治療上,也將在今年八月一日得到健保局的給付。至於非神經性的膀胱過動症的病人,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夠得到健保的許可給付。

郭漢崇主任指出,這十年來也發現利用肉毒桿菌毒素打在膀胱裡面會造成膀胱有一部分的肌肉麻痺,因此病人會變成有排尿困難及大量殘尿的問題。緊接著可能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會因為殘尿比較多會產生膀胱的細菌感染。這問題卻一直沒有獲得解決。雖然有時會嘗試著用不同的劑量或注射在不同的位置上,可是似乎對這種尿路感染或大量殘尿的問題並沒有改善。

膀胱過動症的病人最主要的問題是經常會有尿急的感覺,或者是尿急的時候會忍不住而漏尿,但在排尿上是沒有問題。如果能夠治療尿急又不會影響到病人的排尿,在醫學上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

郭漢崇主任說,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尿急的感覺是來自膀胱的表皮,就是膀胱的表皮上有一些受器,在膀胱被撐大的時候就會拉扯而感受的尿急,便釋放一些神經物質讓人感覺頻尿,有尿液就有脹尿感、有尿急的感覺。因此如果相關治療只作用在膀胱表皮的受器,而不影響到肌肉收縮,就可以達到前述的治療目標。

直到最近三年,郭漢崇主任與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泌尿科教授Michael B. Chancellor合作,由他們提供微脂體製劑,混合肉毒桿菌毒素,灌注到病人的膀胱裡面進行實驗。當然這方法在美國已經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微脂體會把肉毒桿菌毒素的蛋白質帶到膀胱的表皮裡。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個分子比較大的蛋白質,並不會因為被灌到膀胱就跑到表皮裡,因為膀胱的表皮除了有一層保護的黏液層之外,膀胱表皮的細胞跟細胞之間有很強韌的接合蛋白質,讓它的細胞靠得很緊,所以膀胱可以脹尿脹到很大,卻不會破裂。

郭主任說,微脂體是一種磷脂質,磷脂質的結構跟細胞膜的磷脂質結構一模一樣,所以可以跟細胞膜完全融在一起,就像滴油的過程,兩滴油會慢慢的合在一起,那中間就會形同一個共同的空間。這時候透過微脂體所攜帶的肉毒桿菌毒素的蛋白質就可被帶進細胞膜裡面。這也在去年的一些人類膀胱表皮的一個細胞株的培養裡面,加上磷脂質後,發現它確實可以帶進細胞內。

花蓮慈院泌尿科就是利用過去一個基礎醫學的研究,進行人體試驗,有24個病人參加,經由隨機分配,灌注微脂體包裹肉毒桿菌毒素的溶液以及灌注生理鹽水對照,進而比較兩組病人在一個月、乃至三個月時的臨床症狀,以及膀胱功能的鑑定等,結果發現有灌注微脂體包裹肉毒桿菌毒素的病人在頻尿的次數或者是急尿的次數上,確實在統計上,比灌注生理鹽水的病人會有顯著的減少,也就是說這個作用可以把肉毒桿菌毒素帶到膀胱的表層,影響到細胞上的一些受器的表現,使得病人頻尿、急尿感覺變少,雖然三個月後效果就漸漸變少,但這已是在泌尿醫學上很重要的里程碑。

郭漢崇主任說,如果可以不用注射的方法,就可以把肉毒桿菌毒素帶到膀胱表皮,這對於膀胱過動症的病人來說,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打針,以在門診灌藥的方法就可改變他的症狀,這就是重要的突破。這對泌尿系統、泌尿科來講是很重要的。

更後續的研究也發現,郭漢崇主任補充說,從這些病人的膀胱表皮切片,在分子生物學的檢測證實跟膀胱感覺有關的這個受器P2X3可以減少它的表現,但對於深部的神經作用就比較沒有影響,因此對病人的頻尿馬上改善,但對於膀胱的收縮力,治療之後的排尿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不會有殘尿的問題也不會有藥物殘留的問題。這項研究也已在今年五月刊登在影響指數超過10分的SCI醫學雜誌European Urology(歐洲泌尿科學會雜誌),也得到歐洲泌尿科醫學會最佳海報的殊榮。

 

新聞提供:花蓮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游繡華

arrow
arrow

    ugi6363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